徐闻县

北潭村

用户

徐闻县南山镇北潭村

简介:
北潭村位于南山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与灵山宫(东)、余宅村(西)、吴麦宅村(南)、钟宅村(北)毗邻。
清康熙六年(1667年),邓氏入徐六世祖邦俊公(谥文和)发现背山面海此块宝地,郎携带家眷到此地建村,因村建在潭堀之北,故取名北潭村。本村处于县西丘陵地带,坐北向南,北枕石门岭(高145米),东揽灵山,西倚西山,南临琼海,北高南低,形如交椅。腹中四塘积水泄泉常年不涸,雨季溢洪向南流入三墩汉港。村中保存着清代祖先开凿的五眼古井,栽种或保护下来的古树(榕树、木棉、鹊贤、纸鹞、厚模、苏墨、凤凰等)41棵,有的树龄300年以上。古树掩映,家居如画。
本村明、清两代属徐闻县仁政乡十三都那社社。民国时期,属徐闻县附城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徐闻县第五行政村。1953年属徐一区北潭乡。1961年,属徐闻县北潭公社北潭大队。1987年属徐闻县城南乡北潭村委会。2003年至今,属徐闻县南山镇北潭村委会。
本村主要姓氏有:邓、谭、宠、陈、廖、林、潘姓,均为汉族,使用闽方言,除邓姓属客家民系外,其余姓属潮汕民系。邓姓属大姓,源于河南南阳邓州,曼公为鼻祖,源流至九十三世祖志斋公(南宋光宗进士)任广东布政使时,南宋庆元年(1199年),从福建汀州府宁化县迁至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州)松口镇,为入粤始祖。明成化年间(1465~1488年),志斋祖后裔广州府新安县(今深圳市域)举人邓正公任琼州府澄迈县教谕,任满偕同父昭显公、兄方公返经徐闻卜居西区各水(今角尾乡仕寮村南)。称昭显公为入徐一世祖,方、正俩公为二世祖。三世祖绍辉、绍彩公移居迈陈东莞村。明隆庆年间(1567~1573),四世祖准公移居迈陈青桐村。五世祖琛公长子邦俊公(为六世祖、谥文和)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从迈陈青桐村迁移北潭建村,为北谭村始祖。
2015年底,本村有户籍人口2129人,其中男性1118人,女性1011人,80岁以上62人,最年长者年龄104岁(女性)。生活主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1674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445人,留守儿童70人,实际在村人口1674人。非户籍外来人口有6人。
祖籍本村的香港同胞有4人,澳门的有3人。祖籍本村华人华侨约有180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本村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莳类和甘蔗为主,兼种疏菜和养牛羊、三鸟。现时经营除种植粮食作物外,自耕或承包耕地大量种植北调瓜果菜,有的村民养羊,部分村民外出打工。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收入,工资性收入。
本村东边有正在建设的湛徐高速公路经过。北边有省道徐西公路经过。村中有乡道徐城至海港的公路穿过,道路四通八达。2004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1984年通电和自来水,1956年通电话,2010年通网络。
本村有完全小学和幼儿园各一所,校园内有足球场1个,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6个。村民文体活动中心有图书室1个,藏书3000册。灯光篮球场1个,健身器材10件。
本村有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客家式围楼(业精公楼),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占地450平方米,石砖瓦木构砌,方矩形,高二层,  上下绕廊相通,楼顶设瞭望和瞄准窗口,为防匪扰而建,是雷州半岛唯一的客家式围楼。
村中有两座保存完好的宗祠(文和公祠和温敏公祠):(一)为纪念一生励精图治,奋力躬耕,崇尚教化,志向科甲勋名的建村始祖邦俊公,其赤子贤孙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造了“文和公祠”。该祠坐北向南,占地2000平方米。石砖瓦木构砌,有三厅、门楼、庭院、围墙。正厅设大殿安放历代列祖神牌,两边墙上悬挂多副对联,联语激昂,催人奋进。庭院竖三支旗杆,表示村出三名举人(1文2武),为后人树立榜样,弘扬家声。文革期间,大殿被毁,神牌被焚,1998年,村民捐款修复,现正常使用。(二)为纪念德高望重,对族人和社会贡献较大的贤人孝子七世祖镇京公,清道光3年(1824年),同族子孙合资建了“温敏公祠”。祠坐东向西,占地1200平方米,石砖瓦木构砌,有三厅、门楼、庭院、围墙。正厅设大殿安放列祖神牌,两边墙上悬挂多副对联,联语颂公德,训子孝。建祠近两百年,多处破毁,2012年,经族人共款修复,现正常使用。
北潭小学中有一幢保存完好的炮楼。民国时期匪犯虎害,为确保教师和学子的安逸教与学,民国十二年(1923年),村民捐资建了学校炮楼,高三层约10米,占地30平方米,石砖木构砌,各层设瞭望和瞄准窗口。楼建时久,楼板朽坏,2013年,村民换板翻新,恢复原样,现正常使用。
本村有一间保存完好的私塾(学堂)。邓族历代贤祖重视教书育人。为了培育人才,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一世祖廷献公倡导族人合资建了“毅逸学堂”(后改毅逸书院)。学堂屡出人才,敌者仇视,民国十二年(1923年)农历四月廿二日,竟敢勾结山匪将学堂焚毁。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村中明绅商通县府当局将私塾性质的学堂改立为北潭小学,成为百年历史名校。今日,私塾古学堂仍保存在学校中。
村中文和公祠门楼两边刻着一副重要对联:文学北游百代勋名第一,和声南振千秋科甲联三。联语响当,鼓励子孙勤读奋取。《邓氏族谱》是族中文人邓家煜、邓业怡等人先后承接祖辈文稿进而整理和续编,2008年成书问世。2013年族人邓家邦执写了《北潭村史》。
《邓氏族谱》记载着清康熙年间族老会制定的“族规九则、族戒八项”和2006年宗亲会制定的“族内规矩十二条”。
本村民间信仰是敬奉妈祖。村中不建寺庙,村民各家题妈祖名衔立神牌拜祭。清康熙六年(1667年)开始此项活动。每家户主和嫁出姑姆、姐妹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各备剦鸡一对,加与其他祭品(饭、酒、茶、香、宝、烛、炮),合家拜祭神灵妈祖,且全体村民共款请雷歌剧团给妈祖演唱数夜,让妈祖欣赏和享受。本村传统节庆与食品有:春节年糕、端午节米粽。
本村不移动文物主要有以下:(一)邓氏冲汉公墓。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墓位于北潭村西西山,坐西向东,占地200平方米,交椅形封土墓,有护岭,护墙和山手。墓前有十支望柱,中间双柱饰石狗纹。内有七祀、祭台,华板前立双石狗,华板浮雕双凤朝阳。墓场后设圆围,全用方石构砌,布局高、规模大。该墓2011年5月28日列入徐闻县文物保护单位。(二)邓氏国霖公墓。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墓位于下桥镇风景区二十四坑北潭沟田。坐东北向西南,占地160平方米,墓葬规模较大,有石狮,围栏、五祀、祭台,丹霞阁石顶墓,碑、楹联柱,刻有墓表文和墓志文。标明邓国霖系徐闻县北潭村举人,1898年拔贡后任浙江省青田县知县。该墓2005年4月27日列入徐闻县文物保护单位。(三)北潭塘。始凿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坐北向南,占地2688平方米,最深处达3.9米。塘四环砌石堤,种榕树。四角立石将军,北立石佛一座,凿井两眼,西北有清代知县邓国霖故居。另有三塘毗邻,下塘和北潭塘有石桥涵洞相通。塘积水泄泉常年不涸,雨季溢洪向南流入三墩汉港。该塘2011年5月28日列入徐闻县文物保护单位。
北潭村是风水宝地,“北斗星宸映劲松,潭中碧水泛金龙”,贤杰辈出。清代出四品官2人,六品官2人。现代出厅级干部3人。处级干部10人(其中正处6人,副处4人)。他们是国家栋梁。他们大多数考读高等院校成才,他们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学者,到社会是德高望重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北潭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被县、市、省政府评为文明先进村。村民在地方党政机关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三年(1982~1984年)奋战,争先实现“四通”(通电、通水、通广播、路通),1984年先后被县、市、省政府评为文明先进村,并获得奖牌和奖品。
本村于2008年已列入县级建设规划。 简介不准确?点击补充

微信加入北潭村


更多北潭村信息 扫码关注

本月标语

北潭村图片

如何找到北潭村?

1、搜“亿个村”。
2、依次点击: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南山镇>北潭村。

北潭村网站使用说明

1、“写简介”可以修改简介;“发图”可以发布与本地相关的图片;“留言”可以给本地留言;“发消息”可发布与本地相关的消息。
2、为了提高寻亲成功率,寻亲最好先关注公众号后点进村,发布一张手持带有寻亲信息(先将信息用粗笔写到纸上)的图片
注意事项:发布内容请不要重复发送;涉及个人隐私请用李某张某等代替,请勿侮辱他人;寻人问事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联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