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北边村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程郭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社会和谐稳定
北边村与周边地点:南边村,西蚕庄村,西朱盘沟村,东蚕庄村,北相村,日光山,南相村,306省道,东朱盘沟村,莱州东立交
【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明天启年间,边姓由四川迁此分南、北两处立村,该村在北,称北边。
【地理实体描述】北边位于曲家乡政府驻地西北2.6公里,村东小河北流入王河。正方形聚落。全村83户,315人。耕地569亩。以农为主,主产玉米、小麦,兼有苹果。据《四续掖县志》乡社记载:第七区公所在驿道村,花岭乡公所在西燦庄,领十一个村:东马家庄、西马家庄、东朱盘沟、西朱盘沟、南相公庄、北相公庄、南边家、北边家、东燦庄、西燦庄、花街岭。东邻教书、坎上二乡,西邻六区五佛乡,南邻菜园乡,北邻六区平兴乡。
【姓氏文化】本村边氏一族,据史载:边姓出自子姓。商时诸侯国叫边国,其国君有伯爵封号,称为边伯。后来边国灭亡以后,边伯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边氏,世代相传。又据《元和姓纂》,周春秋时宋国是传自商汤的嫡系子孙,追本溯源,宋国国君宋平公之子叫御戎,字子边。其后代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也称为边氏,形成了另一支边姓的起源。在古代,边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陈留。东汉时浚仪人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能言善辩,教授弟子数百人。一天,他正假寝,有弟子私下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他听后应声对道:“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盛饭食或装衣物的竹器)。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意旨相同)。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笑他的弟子大为惭愧。桓帝时,官至尚书令。东汉时九江太守边让,字文礼,浚仪人。恃才气,不屈曹操,操杀之。唐时画家边鸾,京兆人。最长花鸟。下笔轻利,用色鲜明。或谓其牡丹图,人畜六七,大小相戏,状态如生,推为绝笔。他如蜂蝶蝉雀,并居妙品。五代时南唐升州人边镐,中主李璟时,以行营招讨洪、抚、饶、信、歙等州都虞侯,继而先后攻克建州、潭州,执闽主王延政,杀楚王马希广,分别灭了闽、楚二国,官至武安军节度使。诸将争功时,他从来一言不发。善于以仁慈用兵,时人称他为“边菩萨”、“边佛子”。北宋时楚丘人边肃,字安国,进士出身,真宗时历官工部郎中、曹州知州、邢州知州。契丹入侵时,正逢地震,城墙倒塌,真宗密诏令他见机行事,他打开城各城门,严阵以待,敌军却退了回去。真宗曾秘密采访朝臣中有令闻(好名声)者,得二十四人,其中有边肃。元代脱脱撰《宋史》卷301列传第六十《边肃传》载:边肃之子边调,终尚书兵部员外郎、福建路转运使。其后在莱州营服兵役内,明万历三十年二月因莱州知府龙文明以倭寇屡警,在三山下被调往为水兵,九月,边姓被裁减营员,徙居掖县仙化乡朱张社建边家村,明天启年间有杨姓、张姓迁入定居,清末村庄分两村,该村在北,更名北边家。
据《莱州市志》北边村烈士名录:边锡法、张京请。
南边村烈士名录:孙锡书。
村里单位:北边村党支部、北边村活动室
简介不准确?点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