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谷口村处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程郭镇。物产丰富,空气好,风景秀丽
【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明洪武二年,赵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因位于山谷入口处而得村名谷口。
【地理实体描述】谷口位于程郭乡政府驻地东南8.7公里,东、东南临高山,西、西南倚大基山,苏郭河自村中由南而北顺坡而下。正方形聚落。全村189户,575人。耕地105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兼有苹果、梨等。
据《四续掖县志》乡社记载:第七区公所在驿道,谷口乡公所在董家村,领四村:唐家,谷口、下董家、上董家,东至石桥子二里,西至一区徐家村三里,南至八区公所八里,北至西石桥子二里。
【姓氏文化】本村赵氏一族系:据《唐书·表·宰相世系》卷七十三下记载:赵氏出自嬴姓。颛顼裔孙伯益,帝舜赐以嬴姓。十三世孙造父,周穆王封于赵城,因以为氏。其地河东永安县是也。六世孙奄父,号公仲,生叔带,去周仕晋文侯。五世孙夙,晋献公赐采邑于耿,河东皮氏县有取乡是也。夙生共孟,共孟生衰,字子余,谥曰成季。成季十八世孙迁,为秦所灭,赵人立迁兄嘉为代王,后降于秦。秦使嘉子公辅主西戎,西戎怀之,号曰赵王,世居陇西天水西县。公辅十二世孙融,字长,后汉右扶风、大鸿胪,融七世孙谣。赵瑶,后魏河北太守,其曾孙赵乾赞,隋幽州刺史、阳武公,一子:玄极。赵玄极,忻州刺史,子:仁本。赵仁本,相高宗,二子:諠、谏。赵諠,左司郎中、司仆少卿,一子:道先,字德宗,洪州录事参军。一子:憬。赵憬,字退翁,相德宗,四子:宣亮、全亮、元亮、𠄘亮。赵承亮一支其后徙居掖县八里乡东北隅社城内。明洪武又徙居掖县神山乡上隅庄社北边大基山、关门顶、鹰山等群峰毗连之间有山谷入口之处建赵家村。明嘉靖年间有徐天增携子徐盛、鲍姓迁入定居,更名谷口。
本村徐氏一族系据《唐书·表·宰相世系》记载:徐氏出自嬴姓。皋陶生伯益,伯益生若木,夏后氏封之于徐,其地下邳僮县是也。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孙章禹,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章禹十三世孙诜,为秦庄襄王相。据乾隆二十三年掖县知县燕山张思勉修《掖县志》文学记载:徐岳,字公河,东莱人。著《数术记遗》、《算经要用》诸书。先是汉灵帝时,太山刘洪造《乾象历》,岳亲受其法。课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穷极幽渺。吴中书令阚泽从岳受之,故孙氏用《乾象历》。隋唐时其后徙居掖县进士乡王徐社在万深河(滕家河)下游建徐家渔场,北宋有高密大商贾王姓与徐氏联姻,将海滩作嫁妆而取名徐家滩。明时莱州官府在徐家渔场设墩滩营房取名王徐寨,后南移距朱桥北二十里建备倭城俗称新城,与招远接界。旧谱则称:徐氏先祖(汉代徐岳)始居掖极东北近海有徐家渔场,因避海贼之难迁于王河西平里店(即《掖县志》大事记:元顺帝至正十七年三月刘福通部将毛贵陷莱州,守臣释嘉纳死之。十八年毛贵于莱州立屯田三百六十处等)。据《邑志》记载:徐复阳原籍掖县人,其先祖汉代徐岳辟为进士乡王徐社徐家渔场,至金朝徐汝贤被授命莱州刺史,并平里驿官道旁设铺开店,在东边万岁河湾回西岸建筑徐家小石庙为记和普济寺,将原有万里沙祠移到大诸社后庄头村南建大悲寺。明时徐复阳流落即墨县崂山鹤山遇真庵,遵李灵仙之训“凡人修道先须依此一十二个字:断酒色财气,攀援爱念,忧愁思虑。”经几十年终于修练真正能达到证道成真的境界。相传平仲故里碑为明代全真鹤山派道士郡人徐复阳创建,其内容是以平里驿为中心,东以普济寺和万里沙祠为镇邪,西以晏婴故里为保佑四方,南以大基山为屏风,北以王徐寨至万岁河为依傍等布置地理位置的格局。据清同治十年修《徐氏东支家谱》记载:徐文魁,配赵氏生一子凤,徐凤,配生氏生四子:天赐、天佑、天佐、天增。徐天赐,配王氏,生二子:迁、週。徐天佑,生二子:安、宥。徐天增,生一子:盛。明嘉靖年间,掖县徐氏家族开枝散叶,除了徐天赐支下徐迁(彭氏)、徐週→福临(赵氏)、福延→景芳(郝氏)、景春→孟春(张氏)、孟夏(王氏)、孟庚、孟周→徐延,自此迁居河东洼子建徐家村,配孙氏生四子:承德、承有、承利、承惠,自此分四支是为兄弟四人。此谱所载只为祖𠄘德之后别无与焉,徐承德为洼子徐家村东支始祖以外,分徙南乡有:徐安,徙居掖县仙化乡朱张社在坎上河池塘之旁西埠上村落籍。徐宥徙居仙化乡教书庄社东圈子村。明嘉靖年间,徐天增携子徐盛徙居神山乡上隅庄社谷口村落籍。
本村鲍氏一族系据史载:庖牺氏,即伏羲氏,其后有鲍姓。“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直至春秋末年,战乱剧烈,各国相继变法,编设户籍,建立服役制度,才必须明确个人身份,需要确立平民姓氏,实现了全民姓氏的普及。然而战国以前的上古, 姓氏是如同性命一样的神圣标记。凡有姓氏者必然与王族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因此,鲍姓在春秋早期必然是高级贵族后裔,甚至与王族有血缘关系。又源自姒姓,为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之后,以邑(国)名为氏。据《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又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夏禹裔孙杞公子敬叔仕齐,食采于鲍邑(原为夏朝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三十里),其子叔牙以邑(国)名鲍为氏,称为鲍姓。其子鲍叔牙,曾孙鲍国,世代为上卿。史称:鲍叔牙, 春秋齐大夫,生卒年不详。少与管仲友善,知管仲贤而贫,分财多与;后鲍叔牙事齐桓公,管仲事公子纠,公子纠死,管仲囚,鲍叔牙乃荐管仲于桓公,卒佐桓公成霸业。世多称其知人而笃于友谊。鲍叔牙,“‘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其次是鲍叔牙的重孙鲍牵、鲍国兄弟。又次是鲍叔牙六世孙鲍牧,都是齐国卿相级大臣。可见春秋时期鲍氏是齐国著名望族。在仙释记载:鲍靓, 神仙太守。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西汉元狩年间,其后鲍姓由青州徙居掖县仙化乡车栾社南边有万岁河畔建鲍家村,因村西土岭上有一块石头形似牛角,故更名石角坡。北宋时徙居掖县龙德乡诸良社大原村,其后明时又分徙居临过乡麻渠社柳林头村至婴里村(清咸丰时鲍玉瑞入赘为平里店村徐成产曾孙徐辅之女婿),有徙居神山乡上隅庄社北边大基山麓下谷口村落籍。
据《莱州市志》谷口村烈士名录:
徐华斋、鲍中玉、徐洪京、徐洪高、徐炳功、徐洪盛、徐洪先、赵学禹、鲍利民、徐建坤、徐洪兴、徐洪晨、鲍志昌。
谷口村与周边地点:洪岭水库,谷口唐家村,上董家村
主要农产品:地瓜(红薯),小米,花生
村里单位:谷口村快递站
简介不准确?点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