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相里堡村位于新城东南黄河沿岸,距古城5公里、新城7.5公里,共十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700人,耕地面积5268亩,主产小麦、杂粮、果蔬,盛产棉花,名扬韩塬。相里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张家巷东寨石碑记载,上溯春秋战国,晋献公重臣里克,扶晋惠公即位,遭受猜忌,迫使里克自尽,合族逃往黄河西岸,围堡隐姓藏匿,由于从相城出逃,本姓“里”,改姓组合为“相里”,以堡为居,故称“相里堡”。元代以后,古堡、古寨、古村、无影山相继形成,明清两朝,商贾云集,财源茂盛,故称南北五村。当时有八组庙宇,释道儒家共存,名冠一时,各族祠堂林立,地域文化十分丰厚。贾族先贤贾弘祚,清顺治进士,陕西道监察御史,曾出资倡修东塬要道,石条铺坡,雄伟壮观,史称察院坡。段灼堂老先生是韩城市最早进清华大学学习的人,曾任国立象山中学校长。黄志轩先生曾任旧韩城县政府重职。1937年,马忠印、张文明、刘养才等受革命思想影响奔赴延安就读“抗大”,马忠印解放后授少将军衔。黄百川先生开韩城工业一代先河并记入韩城市志的又一先哲。相里堡历来重视教育,兴办义学,陈家巷有一条“义学巷”,曾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不少有用人才。解放后张仲文老先生多次倡建相里堡小学、完小,都如愿以偿。恢复高考制度后,全村有四百余人受过高等教育。
简介不准确?点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