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镇江村位于生机镇东北部的赤水河畔2004年底由原来镇江、相合两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2公里。周边与本镇耿关村、联合村、庆坪村接壤,北与四川赤水河镇隔河相望,辖23个村民组,现有839户人家,3800个人口。全村总面积12.5平方千米,现有耕地3600亩,其中水稻1000亩。经济以粮食、烤烟生产的农业为主。主产玉米、水稻、小麦、洋芋、豆类等粮食作物,适宜种植烤烟、油菜、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和发展柑橘、苹果、桃、李、梨、樱桃、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全村赤水河沿线发展柑橘已有30多年历史,是全村有名的柑橘经果林基地。
解放前,镇江人民生活非常艰苦。解放后,在0的领导下,人民逐渐过上幸福的生活。当时,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镇江村是一个水源十分稀缺的地方,农业生产全部靠天落雨。遇到干旱年份,田地基本绝收,人民生活全靠老天爷的脸色而定。1958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组织修建龙洞大沟。该沟因是-时期开工,所有又叫-大沟。又因路途经过王家岩,所以还叫王家岩大沟。1966年,全渠通水,全长15公里。从此,镇江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生活质量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为了不浪费水资源,在生机乡党委和政府的组织下,全村人民大搞农田建设,短短几年,新造了上千亩水稻田,使水稻种植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倍。从此,镇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米粮仓。有了充足的粮食,人们在不能造田的土地上栽上柑橘、桃、李、核桃、板栗等多种果木。果木结果后,镇江人有了较好的经济收入。1976年,经生机公社党委和政府的牵头,毕节交通局规划了从生机到镇江的村级公路。经过两年奋战,公路修通了,这是当时全公社唯一的一条村级公路。介于镇江人民的实干精神和所取得的成就,毕节县委、县政府授予镇江先进大队称号,生机公社把镇江作为全公社发展的榜样。
2004年由相合、镇江两村合并后,下辖吴家山、双亲、柿子树、马槽凹、单家沟、罗家山、窝坑、沙地、相合、柏香树、江底、曹家沟、陆沟、小岩、岩脚、王家院、大块地、方家井、镇江寺、十字坪、许家河、胡家湾、半坡,共23个村民组。全村南高北低的地理条件下,发展的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柑橘、花生、桃、李等。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下,沿赤水河沿岸栽培了800亩优质椪柑,在海拔较高的双亲、柿子树、窝坑、曹家沟、相合5个村民组栽培了2000亩优质核桃。最著名的是赤水河沿岸盛产的优质椪柑、脐橙。果大、香甜,受到消费者的特别青睐。
赤水河、发源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的鸡鸣三省。那里是博古交出中央领导权的地方,遵义会议的精神在那里得到的全部落实。河水一路东行,秋、冬清澈见底;春、夏浑浊赤红。沿岸乱石穿空、枯藤古树。流经镇江村一段河流有陡滩、也有静流。陡滩处水声轰鸣如雷、静流处看不见水在流动,像一面镜子。岸边郁郁葱葱、四季鲜花不败,是典型的原生态丛林。飞鸟在枝头唱歌,走兽在林间出没,是养鸟人和猎人最肯光顾的地方。因河水未受到任何污染,被称为全国最干净的河。河中鱼类繁多,最著名的有娃娃鱼、团鱼、鲢鱼、黄蜡丁、青波鱼。娃娃鱼、团鱼已受国家保护,但天然的鲢鱼、黄蜡丁、青波鱼的绝妙味道,无不使游客赞不绝口。
村东端是许家河渡口。那里河面宽阔、水平如镜,自从开渡以来从未出过事故,被誉为最安全的渡口,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逢赤水河赶集,渡船的人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河两面各有一颗黄果树,贵州这面的一颗最古老,像一把撑天的大伞。不管是怎样的烈日酷暑,走到下面都是凉风习习。
从许家河往西沿岸而上,经过胡家湾就是龙头山。那里有一个不大的小山,像一个飞龙的头。传说贵州这边的是一个公龙,四川那面的是一条母龙。公龙要和母龙相爱,如果公龙继续前行就要把河道阻断。那么上游就要被淹,为了防止公龙阻断河流,古人在上面建了一座寺庙,叫做“镇江寺”,1958年,为了修建学校,庙宇被拆,如今遗址仍在。
从镇江寺继续沿河而上,就到芦花塘了。那里有海眼,有金龟山,都是本村有名的奇观
简介不准确?点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