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洪沟头村处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程郭镇。物产丰富,空气好,水美
洪沟头村与周边地点:前洪沟头,洪沟头桥,东安街,东坊北村,东庄桥,东庄村,东苑路,阎家疃
主要农产品:【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①明洪武四年,李、王二姓由四川迁此,在一条大沟之头分南、北两处立村,该村在南,称前洪沟头。洪沟头:一九六二年,前洪沟头与后洪沟头合并,成立洪沟头生产大队。一九八四年,撤队改村,定名:洪沟头。353户,1010人。耕地2583亩。
②明洪武四年,李、王二姓由四川迁此,在一条大沟之头分南、北两处立村,该村在北,称后洪沟头。
【地理实体描述】①前洪沟头位于程郭乡政府驻地西南2.6公里,朱旺河西岸。长方形聚落,全村153户,425人。耕地105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兼有苹果。属洪沟头村委会辖。②后洪沟头位于程郭乡政府驻地西南2.5公里,朱旺河东岸。长方形聚落。全村200户,585人。耕地153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兼有苹果。属洪沟头村委会辖。
据《四续掖县志》乡社记载:第一区公所在城内,曹郭乡公所在前洪沟头,领五村,前洪沟头,后洪沟头、蒲家洼、郑家埠、曹郭庄。东邻七区午官乡,西至城八里,南邻双凤乡,北至王门乡。本乡系旧仙化乡之一部。
【姓氏文化】本村李氏一族系据《唐书·表·宗室世系》卷七十上记载: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徵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会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周康王赐釆于苦县。五世孙乾,字元果,为周上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耳,字伯阳,一字聃,周平王时为太史。李亮隋赵兴太守、长社郡公,李神通淮南靖王,李道彦,胶东郡公。李孝察(宀詧),高密郡公,李孝同,淄川郡公。据《掖县志》圻封记载:唐·东莱王(李)泰,太宗第四子。初,王魏以计倾太子(李)承乾,太子败,帝欲立晋王(李)治,贬(李)泰,降王东莱。《表》云:太宗有十四子:恒山愍王承乾、楚王宽、吴恪、濮王泰、庶人祐、附濮王谱、蜀王愔、蒋王恽、越王贞、高宗(治)、纪王慎、江王嚣、代王简、赵王福、曹王明。故濮王李泰→李欣→李峤→李诚初→李倚→李自勤。其后明初徙居掖县临过乡坊北社在一条大沟之头建李家村,后有姜姓迁入定居,与王家村合并更名洪沟头。
本村王氏一族系据《唐书·表·宰相世系》卷七十二中记载: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八世孙错,为魏将军。生贲,为中大夫。贲生渝,为上将军。渝生息,为司寇。息生恢,封伊阳君。生元,元生颐,皆以中大夫召,不就。生翦,秦大将军。生贲,字典,武陵侯,生离,字明,武城侯,二子:元、威。元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徙临沂。四世孙吉,字子阳,汉谏大夫,妨家臯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据《掖县志》名宦记载:汉·王扶,字子元,少修节行,客居不其,所在人化其德。国相张宗谒请,不应,欲强致之,遂杖策归乡里。永平中,刘复著《汉德颂》,称扶为名臣。在善行记载:汉·王璋,字伯仪,曲成人,为少府卿,人称之曰:″天下贤智王伯仪”。灵帝时,士共相标榜,有"八厨"之目,璋其一也。璋能以财救人,故谓之厨。《续掖县志·前志订讹附》记载:曲城地隶今掖境内者,惟朱桥、西由、平里店诸处。汉志所谓曲城有三山、万里沙,是由汉迄北齐未并曲城入掖之前所传。在政治记载:王基,字伯舆,曲成人,魏中书侍郎。明帝盛修宫室,基切谏,出为安丰守,清严有威惠。刺荆州,明制度,整军衣,兼修学校,南方称之,迁镇南将生,进封东武侯。《掖县志》拾遗记载:汉高帝置东莱郡,属青州,统县十七,治掖。第六县曰曲城,注云:有三山、万里沙祠,有盐官。曲城则朱桥、西由、平里店其地也,在今县治东北七十里,半属招远。在文学记载:宋·王定民,俊民弟,工书法,能诗,与苏子瞻相友善。《前志订讹附》云:若王弁、王俊民居罗峰镇。罗峰,今招远罗山。明初徙居掖县临过乡坊北社在一条大沟之头建王家村,后有姜姓迁入定居,与李家村合并为更名洪沟头村。
据《莱州市志》洪沟头村烈士名录:李献堂、李永堂、李宝升、姜岐、王曰鹏、王寿新。
洪沟头村内及附近企事业单位:华泰办公家具厂,程郭光大木器厂、宏辉超市、鑫兴二手车交易大厅、广生毛笔研制中心、宜徳商贸公司、荷棠五星私厨、山东捷远电气、东单石油东单加油站、莱州市洛克试验设备厂、山东华证、莱州市清郁食品厂
简介不准确?点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