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村位居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虎头崖镇。社会和谐稳定,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气候温和 翟村与周边地点:邹家村,北张村,西杨村,南张村,东宋村,金庄村,东杨村,杨黄村 【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明洪武年间,翟姓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翟村。 【地理实体】翟村位于东宋镇政府驻地东南1.5公里,掖(城)虎(头崖)公路南侧。正方形聚落。全村265户,990人。耕地173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兼有苹果。村办暖气设备厂。 据《四续掖县志》乡社记载:第二区公所在东宋村,翟村乡公所在翟村,领二村:翟村、北张村。四至:东至郎村乡公所五里,东至城二十里,西北至本区公所三里,西至东宋乡公所五里,南至留村乡公所五里,北至杨村乡公所三里,翟村内附有邹家村。 【姓氏源流考】本村翟氏一族系,出自隗姓,以国名为氏。隗本来是周代中原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赤狄人的姓。春秋时,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齐、鲁、宋等国之间,称为翟姓。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进攻赤狄,灭掉翟国,翟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翟人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称翟姓。据《国语注》所载,新安翟姓,春秋时赤翟(即赤狄)之后,以种名为狄姓,后改为翟(dí音狄)姓。又源出自祁姓,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上古时候,北方有翟族(后称翟国)。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传到古代春秋时,翟国灭于晋国,后来晋国又灭于韩、赵、魏三国,到战国时,这三国又先后灭于秦国。在这长期战乱中,翟国人都以原国名为姓,逃奔迁居各地。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两种读音,居于北方者读(dí音狄),迁居南方者读(zhái音宅)。 据《莱州市志》记载,烈士名录,翟村:高寿宝,任恩世、傅中珣、高寿玉、潘学书、傅景绍、傅太成。据《莱州市农村史话》记录民国二十五《东莱翟氏族谱》之序云:翟本蜀人也,明初迁莱,入于高山社一甲,同书之另一(东南隅翟氏谱)序云:余家本四川成都府成都县人也,于大明洪武二年奉旨迁于莱之掖邑。其后徙居掖县龙德乡翟村社驻地落籍。后有任姓、高姓、傅姓、潘姓等陆续迁入定居,村名沿袭。 据《莱州市志》记载,烈士名录,翟村:高寿宝、任恩世、傅中珣、高寿玉、潘学书、傅景绍、傅太成。 翟村内及附近企事业单位:东宋兴达配件厂,东宋永强机械配件厂,翔宇铁矿,复兴化工橡胶厂,群合雷蒙机制造配件厂、爱其放心肉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