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雄黄村位于启蒙镇西面,距镇政府7.5公里。东抵者蒙村,南与便晃村相连,西接苗埂村与固本乡培亮村隔乌下江相望,北抵甘塘村和河口乡韶霭村。雄黄,古称“虫黄”,侗语称“雄王”(xiongcwangc),民国时期改称雄黄。明清时属龙里长官司,民国初期至28年(1939)属瑶光乡,29年(1940)由瑶光乡析出,划归启蒙乡。1951年属启蒙乡,1953年属胜利乡,1956年5月高凸、归宿、苗埂、乌友、俾己、亚黄、扣黒析出,分别划入八受、便晃村。1958年属胜利公社,1961年属启蒙公社,1963年属胜利公社,1968年属忠东公社,1970年属胜利公社,1984年属胜利乡,1992年撤并建后属启蒙镇。
雄黄是锦屏地区最古老的村寨之一。明成化时,剑河等清水江中上游农民起义,朝廷派湖广总兵李震率兵前往镇压,破寨二百余,其中就有虫黄寨。传说雄黄寨锁口山外包妥曾聚集外地迁来的民户数百,名为“千家寨”,因与周边侗族村寨不和,被周边村寨联合将之围烧,村民大多罹难,余少数外逃他处。清代前中期,随着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天柱及会同等湖南西部一带贫穷人遂移至此地“开坎砌田,挖山栽杉”,现雄黄、高座等寨仍保持天柱白市、湖南会同等地习俗,相当部分村民能操广泛流行于天柱东南部地区、湖南湘西汉语与侗苗语杂合的“酸汤话”。
现辖有雄黄、亚克、者姑、高虽、归沙、叩顿、高座、岑兴、雷家壕、乌者溜10个自然寨,村委会驻雄黄。有21个村民小组,413户1833人,劳动力1237人。村民有马、罗、杨、潘、黄、欧阳、林、龙、孙9姓氏,龙、马二姓最先于明朝中期迁入,其他姓氏稍后。该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至今仍有雷家壕、乌者溜未通电。2004年有6户31人易地搬迁到铜鼓镇岔路村十里坪居住。
雄黄村坐落在一大界梁顶上,地势高凸,周边人称之雄黄界。村境内溪沟纵横,小田坝星罗棋布,各自然寨或沿溪而坐,或面坝而居,四周群山团抱,相互之间相距或三四里,或五六里。所居之处均有古树环护,岑兴、雷家壕、乌者溜等自然寨,还残存有原始森林。雄黄寨锁口山,并排有7株古杉,胸围均在2.5米以上,最大1株3米。1949年前后,各寨经常发生虎、狼等猛兽伤人和牲畜事件,1959年者姑杨宏沛在者姑后龙坡垴打死一只老虎,并将老虎交给胜利管理区。全村土地总面积22650亩,其中田601亩,旱地78.6亩,有林地17356.5亩,森林覆盖率76.19%。该村农田非冷阴烂锈的冲田,即是坡榜上的“望天水”田,产量不高,多数人粮食不能自给。林业曾是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1980年代,村民多烧炭挑到启蒙市场出售。1990年,村里有朱家湾林场和大湾林场,面积7000余亩。该村境内产水晶石,1950年代后期国家组织在此开采,以后村民亦个别开采。1958年挖水晶石时,矿洞跨塌压死1人,伤5人。
1977年胜利公社组织全公社各大队劳力,在雄黄修建塘口水库,现水库在灌溉之余,承包给村民养鱼,成为集灌溉、生活用水、养鱼为一体的综合水库。2002年高座寨退休干部潘盛钧组织村民投工近万个修建高座至苦李井1.4公里通村公路,2004年竣工通车;2002年雄黄、者姑两寨村民自筹资金19万元,修筑雄黄至边沙通村公路8.2公里,2005年建成通车;2008年修建雄黄至岑兴、雷家壕,雄黄至亚克,雄黄至高座3条通组公路8.1公里;2009年修建高虽至者蒙、雄黄至归宿通村、组公路6公里。村内居房多为三间三层青瓦房,密聚成团,各自然寨或先或后都发生过火灾。1976年,居住较密集的者姑寨开辟了一条防火线。2004年修建了人畜饮水工程,还配有消防机和消防栓,建有消防池。
清光绪八年(1882)者姑寨始建学馆,民国30年(1941)办雄黄小学。现村内办有者姑、雄黄、高座3所小学。雄黄小学得到希望工程项目,2005年5月修建砖混结构教学楼。全村有教师10人,学生221人。1950年代至今,全村计有78人参加国家工作。罗安智现任天津农学院副教授,博士学位;罗安玉任平略中学高级教师;杨安荣为木雕刻师,曾参加锦屏飞山庙、隆里古城的技术施工、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主会场的雕刻。现80岁以上老人有16人,最高龄者吴妹娥91岁。
民国23年(1934)红军长征时从村内经过,留下了许多标语和传单。者姑村民杨胜乾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一份由毛泽东和朱德署名的传单《出路在哪里?》,此传单现存遵义会议纪念馆。
简介不准确?点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