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寨村位于大风洞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7公里,全面总面积约3.92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325户1320人,主要有苗、汉、仫佬、革家、西家等民族。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294.64亩,其中田1124.64亩,土155.48亩。属于省级三类村。
一、下寨村现状情况
下寨村位于大风洞乡西南面,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辖学校、大井、小寨、板昌、新院、母鸭田、榜河7个村民小组,320多户1300多人。有苗、亻革家、仫佬、汉、西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耕地面积1565.27亩,其中田1124.64亩,土155.48亩,人均耕地0.67亩,现有完小一所,,其中四、五、六年级已并校到石板小学,村民以种水稻和玉米为主,村级集体经济为零。计生户四户(独生子女户黎光选,二女户叶茂昌,二女户谢平中,二女户潘仕德。);特困户四户(田兴荣、高正贵、黎炳美、罗志书)。
二、村级工作完成情况
第七届以来,完成学校组人畜饮水提灌站一座,直接受益100多人,牛畜75头;大井组70%人行步道已硬化,三相电提灌站已建成,直接受益180多人,牛畜80多头;新院组小型提灌站一座,直接受益185人;开通村委会至石板寨村公路毛坯,为1300多人出行、农业生产提供了极大便利;增加变压器2台,解决大井、小寨、榜河、母鸭田用电紧缺的现状;林改工作顺利完成,发放林权证 400余册,为广大村民林地明确权属奠定了扎实基础;人口普查提前完成,为乡政府乃至国家作出重大决策和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人口依据。
三、急需办理的事项
为村委活动室安装电表一块,完善办公室及会议室线路和灯盏,为村民议事、开会等提供可靠的照明保障。随着惠民政策的不断普及,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各种补贴日趋深入和老百姓办事的需要以及农村工作的越来越细化,为更好完成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同时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党中央的惠民政策,急需电脑和打印机一套,以便更好的为群众提供准时、快捷的服务。
四、凯里市大风洞乡下寨村第八届村级组织名单
中共大风洞乡下寨村党支部委员会
支部书记:黎光先
副书记:雷 帆
支部委员:罗华明 张洪文
大风洞乡下寨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主任:雷 帆
村委会副主任:罗志文 黎北琴
村委委员:吴治华 杨 海
经济发展委员会
主任:雷 帆
委员:罗志文 吴治华
妇联主任:黎明佩
妇联委员:宋定琼 张关妹
共青团下寨村支部委员会
团支部书记:黎北琴
支部委员:杨秀英 况国英
调解委员会
主任:雷 帆
委员:黎明佩 罗志文
纪律检查委员会
纪检员:黎明佩
民兵连长:吴治华
治保主任:杨 海
财务监督:罗华明 黎北林
联防队员:黎北林 梁福平 高正权 杨昌飞 王正才 姜孙权 谢平治 潘仕江 黎星斗 高正友
备注:行政包村:王德文
计生包村:雷 帆
五、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城镇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率为主线,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结合乡党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形成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发展的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础设施完备。村境内道路平整通畅路面水泥硬化,两侧绿化到位;村境内农田水利整治一新,沟河渠道灌排水便利,并以村为单位,逐步建立公共垃圾处理场所,改变垃圾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
——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倡导科技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种植、养殖业科技含量高;以农副产品加工、流通、营销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生活富裕安康。各村按照规划建设好新村;电话安装入户,有线电视入户;村民享受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
——民主法治进步。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有民主理财小组,有党风廉政监督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无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
——倡导文明新风。村民自觉学文重教、崇尚科学;无封建迷信活动。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人与自然和谐。实施以“三改三清”(改路、改厕、改灶;清污水、清垃圾、清违章建筑)为重点的环境整治,提高生态环境水平和人居质量,使村落环境优美,四旁达到绿化,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工作措施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收入
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农民流通队伍,引导农村经济人成立流通协会,带动农产品的种、养、加工、销售和其他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同时大力引导和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村内闲置场地及闲散地块搞好调研,引进项目1—2个,努力消灭闲置场地,大力推动坡改梯工程,努力发展李家山葡萄基地,加大集体收入。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完成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工程。使村内村外主干道路路面硬化。
完成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宽带联接,使村里通有线电视和网络。开拓视野,广泛收集信息。加大用于村民的教育培训力度,使45岁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至2项生产致富技术。
(三)围绕“村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村部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村民体育广场,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
2、以实现“平安村寨”为目标,成立护村队、老年义务巡逻队加强对本村的治安管理,有效控制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
3、继续开展“文明村寨”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农村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无私奉献等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以第五周期项目为优势,制定新的村规民约,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确保计划生育率在97%以上。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
1、2011年起开展清污水、清垃圾、清违章建筑,改路、改厕、改灶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在村建垃圾焚烧池,组建环保队和环境督导队(老年协会),使附属房乱搭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庭院净化,村容村貌美化。
2、大力引导村民建沼气池,全村有条件的农户提倡建有沼气池。
3、从2011年起在全村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种植绿化树,实现环境“绿、净、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五)夯实基础工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一是提升村级组织的整体水平巩固和强化班子的战斗力,保持班子团结、奋进、发展优势。二是健全后备干部队伍,把进入候选人的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加强教育与培养。三是坚持好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目标管理等重点制度。四是坚持发展党员“五项制度”的落实,在保证质量,严格程序的前提下,加大发展新党员工作。
(六)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1、坚持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均坚持实行村务民主听证,组织听证代表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后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健全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合理确定各自的议事规则和议事范围,讨论决定重大村务事项,并督促决策事项的有效实施。
2、规范民主管理。一要规范公开形式。在每个村建一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开村情村务。确保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二要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五保救济发放等内容向村民定期公开。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根据公开内容按照年度性、常规性、临时性、即时性进行公开。四要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实施、落实的监督。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公开的内容和落实的情况后向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
3、加强民主监督。实现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和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结合年终考评或总结工作对村干部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其补贴和奖励挂钩。发挥村务监督小组作用,检查、督促村民委员会落实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反映村民合理的意见、建议,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办理、落实;检查督促村务公开以及财务活动情况,协助开展村集体财务审计。
(七)保持稳定局面。认真落实《信访条例》所确立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调委会、治保会矛盾排查组织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坚决杜绝群众访和越级访。
六、立项待办项目
1、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乡党委、政府的牵头和市农办的关心下已基本落实
乡党委副书记罗大学和市农办杨主任一行到实地考察
乡党委副书记罗大学和市农办技术员在研究图纸
十二五规划期间,民族局帮扶少数民族(仫佬)项目二次申报已明确:(1)全村通组公路21公里,420万;(2)太子参基地800亩,蔬菜基地500亩,养猪基地1个,(3)路灯100盏。
村级卫生室门前保坎需要建设,尽早投入使用,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
一事一议主干道2150米,大井、小寨、榜河、母鸭田、板昌、学校人行步道全面展开。
群众在铺路
刚施工完毕的人行步道
一事一议正在有序开展
正在施工中的主干道
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由于我村属民族村,村级经济薄弱,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用于集体公益事业的资金难上加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和村级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削弱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二是“一事一议”开展难。税费改革明确规定,取消劳动力积累和义务工,我村兴修水利,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资金和投劳实行“一事一议”,群众要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但目前多数农民议事决策水平不高,缺乏集体观念和长远观念,思想难统一,资金难筹集,使得这些公益事业“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给村级组织为民办事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是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村干部待遇偏低,报酬拖欠问题比较突出,很多时候由村干部垫付运转经费,从而使大家在思想上形成了经济上没有“盼头”,政治上没有"奔头”的想法,工作不是很积极。四、农民增收难。主要是科技投入缓慢,农民素质较低。绝大多数农民缺乏科学、法律常识,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而稍微有点文化的青年农民又长期外出打工,造成农村生产仍然传统化、单一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差甚远。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贡献率低以及现阶段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低,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使农产品遭受“卖难”。(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盲目性。农业结构调整是乡镇领导干部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尽管他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但结构调整的盲目性依然存在。
简介不准确?点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