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虎头崖镇山刘家村

简介:

山刘家村处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虎头崖镇。四季分明,社会和谐稳定,空气清新,山清水秀
山刘家村与周边地点:彭家村,沟邓家村,东大刘村,宁家村,山前朱家村,大刘家,小赵家村,毛家山,西大刘村,道刘家村,吕家村,小刘家村
【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明成化年间,刘姓由小沟(今神堂镇小沟)迁此立村,因位于粉子山坡而取名山刘家。
​【地理实体】山刘家位于神堂镇政府驻地东北4.5公里,大(刘家)神(堂)公路东侧。长方形聚落。全村120户,401人。耕地87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村办滑石粉厂。​
据《四续掖县志》乡社记载:第二区公所在东宋村,莱玉乡公所在道刘家,领五村:道刘家、彭家、山刘家、沟邓家、赵家。四至:东至城十二里,邻一区官庄乡公所七里,西南至本区公所十一里,西至杨村乡公所八里,南至上庄乡公所五里,北至六合乡公所三里。
​【姓氏源流考】本村刘氏一族系,据《莱州市农村史话》姓氏与村庄的创立说:刘姓,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二是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三是外族的改姓。据考,莱州士族刘氏一族,分布在程郭镇西武官村。是西汉齐王刘肥之子城阳景王刘章的后裔。刘章第十代孙文王刘悝庶子别封为掖侯,他的后裔因居于东莱后发展为该郡大族。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封甾川懿王子刘愆为当利侯……又武帝十二年(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4年)封中山靖王子万岁为曲城侯...汉武帝东巡海上至东莱。刘氏汉朝曾多次分封其后代于掖。自唐及宋号为望族。综上分析认为:原始武官刘氏,系来自西汉刘姓皇族分封之土著,武官立村的历史可确定为汉朝,即公元前124或127左右,至今已达2100多年。刘氏支系众多,可稽者二:其一,东莱刘氏,分布在文昌路街道东南隅村,夏邱镇夏邱堡村,虎头崖镇留村、傅家村、贾家村。清宣统二年(1910)《东菜刘氏族谱》之《东莱刘氏族谱序》:“吾刘氏世居四川成都府,…自明初徙于来州府掖邑。”同书之《世系图小序》:“吾尝考吾族翰儒公行状,有云:刘氏先家于蜀,国初奉令徙掖。传至瀛,力田修行,家用以丰,于掖称巨族焉。是吾族之祖,至瀛而确,则以瀛为一世祖可也。”其二,湾头刘氏,分布在沙河镇湾头村、后刘村,土山镇北刘家村,虎头崖镇西大刘村、东大刘村、小刘家村,永安路街道海庙于家村,文昌路街道浦家注村,及城港路街道上官刘家村。西大刘村清宣统三年(1911) 《刘氏族谐》之《刘氏族谱序》:余家自明初由蜀迁菜,居掖县城西之大刘家疃。历五百余年。衍至六百余家……始祖刘宁……不知历数几载,有迁居于上官者,现今人缘绕多,还为同族。……又有迁居于府门首西者。…自前刘、后刘以分,人各祀其近,而远者弗恤矣。殆至后刘又分六大支,人心缓散。”同书之《重修族谱序》:“始祖自成都迁居掖邑。”另查,海庙于家村刘氏始祖刘桐、刘梓,清嘉庆年间自东大刘村迁来。又,晋代刘墩之远裔。南北朝时,始居掖县城西粉子山麓下建刘家村。至明初,其后又迁掖县龙德乡上官社傍渤海湾建刘家村。刘姓在莱州市建立了59处村庄:大武官:本村自秦汉前早有人居,立村2100多年历史,由晋至清均名武官庄。清末按南北分为前、后武官。原始武官刘氏,系来自西汉刘姓皇族分封之土著。滕家埠西村:洪武二年从四川移民过来的刘氏兄弟二人在此建村。大马驿:隋大业七年,隋场帝率军东征高丽,路经此地,为传递文书曾在此设立驿站。唐初,刘姓由披县城迁此立村。紫罗刘家:元末,有一位刘姓大夫由青州迁此立村等等。据《掖县志》莱州卫千户:刘斌,洪武年任,刘𤣱,永乐年任,刘纲,宣德年任,刘旺,万历年任。其后徙居掖县龙德乡任村社小沟落籍,明成化又南徙居任村社在东边粉子山坡建刘家村。
​据《莱州市志》记载,烈士名录,山刘家村:刘华民、刘积欣、刘子训、刘仁堂、刘百昭、刘修章。
山刘家村内及附近企事业单位:凌云微细粉有限公司,虎头崖兴国滑石粉厂、秦森园林项目部

简介不准确?点击补充

微信加入山刘家村


更多山刘家村信息 扫码关注

如何找到山刘家村?

1、搜“亿个村”。
2、依次点击: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虎头崖镇>山刘家村。

山刘家村网站使用说明

1、“写简介”可以修改简介;“发图”可以发布与本地相关的图片;“留言”可以给本地留言;“发消息”可发布与本地相关的消息。
2、为了提高寻亲成功率,寻亲最好先关注公众号后点进村,发布一张手持带有寻亲信息(先将信息用粗笔写到纸上)的图片
注意事项:发布内容请不要重复发送;涉及个人隐私请用李某张某等代替,请勿侮辱他人;寻人问事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