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
云台镇铺垭村位于平昌县城东北部,距城区13公里;居云台镇境西南方向,是现云台镇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事业发展的中心。 东挽原云台区乡老街道﹑与石城村相邻,西依云台镇碗山村,南靠云台镇鞍山村﹑原丝瓜乡的大运村—杨柳村,北邻滔滔不绝的通河水。平(昌)镇(龙)主干线油路横穿我村原1﹑2﹑3﹑8﹑10五个农业社;铺(垭)红(云台)路背穿我村原2﹑3﹑4﹑5﹑6﹑7六个农业社,直通青凤﹑石垭﹑板庙;铺垭至石城村的村道油路腹穿而过,经我村原3﹑4﹑5﹑6﹑7五个农业社,直达圈儿田接铺红路。地形地势呈南高北低三级梯形;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7亩;地属小型平坝。
至2007年止,全村有4个农业社,493户 ,总人口19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5人,劳动力750个,其中男劳动力385个。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七点二。
(二)
云台镇铺垭村属于平昌县境东北部低山区。海拔高度在350米至550米之间。 坡度在25度以上。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至第二年春季受大陆极地气团影响,雨水稀少;夏季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雨量充沛。具有气侯温和﹑光照适宜﹑春早秋凉﹑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
境内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马铃薯﹑油菜籽。盛产蚕茧﹑烟叶﹑花生﹑芝麻﹑棉花﹑水果﹑胡豆﹑碗豆﹑大豆﹑绿豆﹑小豆﹑荞麦等。栽种蔬菜品种在20个以上。有林地面积3200余亩,覆盖率为百分之四十左右。珍稀树有香樟﹑红豆﹑银杏﹑楠木等。野生哺乳动物有獐子﹑麂子﹑刺猬﹑水獭等20余种,禽类40种左右,水族及两栖爬行类40余种。
铺垭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清朝就设有店铺,后来的稳峰乡﹑云台区委区公所﹑云台片区工委平昌县人民政府云台办事处﹑先后建制于境内,现在的中共云台镇党委、云台镇人民政府亦建制于此。
30年来,铺垭各行各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吃苦耐劳,艰苦拼搏,努力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至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20万元,比1977年增长20倍;人均纯收入由1977年的 158元增至2007年的人均2030元,增长13倍。
(三)
铺垭历来以农业为主。30年来,农业生产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结束了几千年来刀耕火种﹑种植粗放的局面。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人民政府从改革工具,改变生产条件入手,组织动员广大农民听科学学科学,应用新技术。由于境内水利条件差,旱灾频繁,全村人民勒紧裤腰带﹑披星戴月大力兴修水利,全村现有接近国标小二型水库一座(老河沟水库),一般水库一座(团结水库),山坪塘14口,微水池50个,总库容 立方米,有效库容 立方米, 各项水利设施年蓄引提水量 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 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 %,2007年产粮 斤,比1977年增长 倍,农业人口每人平均产粮 斤,农业总产值282万元。
(四)
自党中央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不断完善,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们这个还较为封闭的村庄,变革的洪流迅猛冲击着传统的小农经济格局,以桑果桐林牧副为主的多种经营蓬勃发展。
其中[一]﹑蚕桑油桐一度辉煌,我村属1000亩桐林片之一,种植桐树80000株,贯穿原1﹑2﹑3﹑4﹑5﹑6﹑7共计七个农业社,年售油桐籽2500公斤,居全乡第一位。蚕桑曾经是我村广大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由于市场行情看好,农户的积极性高涨,下大力育排栽桑养蚕,境内栽有大行桑﹑四边桑﹑无干密植桑计150亩,共有良种桑树150000株,1990年至1993年期间,我村产茧1980公斤,创历史新高。1996年以后,虽然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广大群众为培育蚕桑支主产业,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代价。但由于历史原因等所致,蚕茧生产一落千丈。到2007年全村仅有一户[王寿德]养蚕,年养蚕纸张4张。
[二]﹑畜牧业也展示出我村经济的光明前景。现在该已逐步成为主打产业,成为广大农户继粮食收入后第二大经济支柱;2007年饲养生猪3334头﹑母猪159头﹐出栏生猪2500头﹐其中商品猪1667头。饲养耕牛300头﹐出栏138头;饲养家禽23800只﹐出栏14920只。我村原八社饲养优质良种种公猪4头﹐辐射云台 ﹑澌滩﹑丝瓜﹑元山等乡镇。杜军﹑杜明荣等农户瞄准市场﹑广辟市场积极组织良种仔猪﹑优质仔母猪﹐集饲养贩运于一体。该社已成为仔猪﹑仔母猪﹑淘汰母猪的集散地﹐远销巴中﹑达川﹑渠县﹑营山﹑重庆﹑广州等地。
[三]﹑还有白肋烟叶﹑甜叶菊等种植一度时期在本乡镇独占鳌头。
(五)
工业生产,从头起步。过去,我村拥有米面加工﹑脱离﹑拖拉机运输﹑商店﹑缝纫组﹑木工组﹑铁铺﹑石工组等数家集体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逐步分散成为私有或解体,这些企业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随着进一步改革开放,铺垭场镇的骨架拉大,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又加之村两委营造了很宽松的环境和给予了很优惠的条件,而今,全村有豆腐﹑豆芽加工作坊5家,酿酒作坊3家,米面加工作坊150余家(含农户自购小型加工设备),食用菌生产加工7家,村内拥有各种运输车辆102辆(含两轮﹑三轮摩托车),先后引进外资300余万元建有页岩砖厂三个;引进预制板厂三个,投资近70万元;引进500万元资金兴建食品厂一个(因该厂总经理病逝,此厂已停产)。
(六)
文明新村建设成绩显著。1999年8月和2000年3月,巴中地委分别在平昌和南江两县召开“巴中新村”建设会议,制定了文明新村建设长远规划。根据“村村点火”的要求,面对西部大开发新的历史机遇,实现农村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站在战略的高度地位,系统地推进文明新村建设,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合计,组织党员们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的农民实地踏访先进村,参观者眼界大开:原来农民的生活也可以这样过,而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回村,他们就带头修路改厨建池建园等,就这样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以“井池园机配套﹑种养加运结合”为发展特色的“文明新村”工程正式启动。
为了积极实施生物工程﹐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在1999年至2002年﹐全村上下大搞特搞结构调整。兴建有优质果树苗木苗圃6亩﹐育有苗木7种;优质庭园果园12个﹐栽植水果树苗12500株(含零星小块和田边地角);栽植乒乓葡萄20000株;种植糖甘蔗15亩;引进魔芋种10万斤;反季节蔬菜大棚11个;种植蔬菜品种15个;栽种良种西瓜20亩;栽植菊花丹参8.5亩;种植黄花15000株。成为全乡镇乃至平昌县有名的蔬菜基地村。现全村就蔬菜经济而言绝对与粮食经济媲美;其中原六社孙太经等户种蔬菜年收入就上万元﹐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户。
实施“五改三建”,在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长期落后的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所谓“五改”,即改水(按装自来水或打机压井)﹑改路(石板路修到农家或公路通到各社)﹑改厨(粉白墙壁粘贴瓷砖)﹑改厕(修建卫生厕,配套建浴室)﹑改圈(改建猪牛圈,使其坚固﹑通气﹑安全)。所谓“三建 ”,即建池(修建微水池)﹑建园(以微水为依托,建好庭﹑池﹑田﹑场“四园”经济)﹑建家(建好农家房屋,做到白粉墙﹑白脊梁﹑石院坝﹑地面光)。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1977年和2009年相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确实发生了反天覆地的变化,普通生活水平从不富裕越过温饱线,已有23%的家庭步入小康。从无车辆﹑无电视﹑无电话﹑无砖房,现达到通讯﹑电视普及。衣着从将就到时髦;生活从饱肚子到讲品味;家庭陈设从“过得去”到“讲款式”;出行从肩挑背磨到车运船载。过去我村流传有“茅草房,呷呷香”﹑“擦耳岩下面一重坡,孙家碥的稀饭多,筷子夹在夹肘窝,鼓起眼睛直时喝。”......等是反应当时群众生活水平的真实写照。
现在,我村建修标准村道油路2.30公里,并连通12.5公里村社支线,进行庭园改土175亩,修建文明路﹑耕作路21条长5800米,街道和公路沿线从十年前5家楼房增至207家,已有52%的农户住进高层楼房。改房556间包括扎檐座脊﹑内外粉水,改厕382户,改圈350间,打井﹑改井168口(含抗旱井﹑机压井),安装自来水管道4835米,使用自来水的农户198户,安装有线电视入户353户,开通程控电话入户189部,手机使用户119户。建设国债沼气池190余口;人畜饮水工程配套基本结束。农网改造已全面结束原2﹑3﹑4﹑8﹑10五个社,其余五个社的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打米﹑磨面﹑脱粒﹑粉碎﹑榨油﹑抽水等各种农用机具398台(套),各种电器设备以及VCD﹑洗衣机﹑电冰箱﹑电脑﹑高档商品已进入普通农家。
(七)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崭露头角。30年来我村大力引进科技项目,教育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使户户都有一至二人懂得一至二门技术,更好地使用在种养业和第三产业上,如过去的试验田﹑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小麦良种﹑优质良种蔬菜的种植,水稻温室两段育秧﹑水稻旱育秧﹑水稻顺光开行宽窄行条栽,玉米肥土肥团方块育苗﹑双二五﹑双三尺、双五尺错窝定向移栽,县农业局2003年全县油菜15个品种在我村五社进行的对比栽植,2007年又在该社进行的全县优植水稻28个品种的品比试验。种草养畜,生猪品改,黄母牛品改,果树嫁接等。
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村建有图书室,拥有图书3000余册(套)该于1997年﹑2002年先后被小学和云台乡文化站借用,至今未归还。建有村成人学校,可同时接纳村民200人参加学习,建有小学(我村原有小学两所——上游小学和翻身小学。由于生源﹑师资﹑环境条件等,于2002年翻身小学解散同时将该校产处理给鞍山村移民孙鹏昆,资金归还给原所属社集体)﹑中心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各一所,公民办教师32人,在校学生956人,入学率﹑普及率均达100%。
医疗事业逐步加强,1970年我村建有村级卫生站以来,年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先进,是全县第一批被授予“甲级卫生站”的村。随着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中共中央的惠农政策出台后,卫生站工作人员积极宣传落实,现我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村民达2105人,占全村总人数的99%。现我村卫生站有工作人员四人,设有门诊两个,其医务人员资质由主管部门确认,业务由云台中心卫生院统管。
(八)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通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三优一学,争做四有公民的活动。广大干部和群众,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使党风﹑民风﹑社会风气日益好转。党的优良传统正在不断发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正在巩固发展。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捐资为公﹑学雷锋树新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新型道德渗入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动力。
随着“二五”﹑“三五”﹑“四五”普法工作的开展与深入,广大群众通过学习结合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以及亲身所历,能够懂法用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教育别人,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以及社会的安定团结。
“五好家庭”﹑“文明社”﹑“文明路”﹑“卫生井”等与日俱增。至2007年,我村建卡“科技示范户”有185户,“五星级文明家庭户”有198户。“科技示范社”1个,“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18个,“文化大院”5个,村内乡风文明﹑秩序井然,无一例刑事犯罪。
(九)
30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列路线﹑方针和政策,依靠全体村民,团结广大党员干部,为发展铺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社教”﹑“三讲”﹑“三个代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村级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思想稳定,政令畅通,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但是,铺垭村的经济还很薄弱,条件还差,一部分社(户)环境还很恶劣。村两委一班人将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的指引下,结合自身的实际,带领全村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不断进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铺垭而奋斗;全力为铺垭历史谱写新篇章。
简介不准确?点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