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后冯村,地灵人杰,幽静秀美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成就了后冯一代代读书人。始祖冯严是明朝时从山西洪同县迁民到这里的,到现在的小孩是第二十二代,村里原是有族谱的,在十年浩劫中原件损毁了。村子的西边两河并流,风光无限。川流不息的徒骇河水流到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时候,由南向东缓缓的转了一个弯,就在这湾的里面,河的南岸,坐落着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后冯。村庄不大,四周有邻村前冯、西冯、程海、花庄、毕屯环绕。大约40年前,村西头又开挖了一条小河,在徒骇河的上边修建了一个渡槽,小河水就是从这里由南向北流过去的。多年来,这小河里的水几乎就没有干过,河水很深很清,清得可以看到水底,有时将渡槽一头的水闸门放下来,用不了几天河水就满了,会流的村子周围都是水。这小河的两岸都栽上了树,特别是靠近渡槽的那段,两岸垂柳都伸到了水中,微风一吹、柳条婆娑,荡起无数水中的涟漪,小鱼一群群的在水中游戏,这景色到80年代初一直都没有变。小河往西200米是徒骇河,80年代前,河水也是长年不断,河水清清,水草茂盛,水中鱼虾品种繁多。河泥中河蚌个很大,大多都像馒头大小,去捡河蚌,一会儿就能捡半筐。小孩子经常跟着大人们在这河里捞鱼,方法很简单,用一种叫“抬网”的渔具,两个大人一人抓一个杆,两杆之间是约丈余的网,贴着河床顺水往前快走,一会一抬,或感到有鱼撞到网时就抬起,小孩拿一个抄子,将抬出的鱼抄进袋子,就这样,有时一个中午就能捞十多斤鱼。后来这些年,这景象已不多见了。
池塘老屋,苇塘寻梦。三十年前,村子里都是祖辈留下的老房子,东西向的街道长约二、三百米,在村中街道的南侧有一个大约两三亩地的池塘,村南、村北也各有一个池塘,村西、西南、西北各有一个芦苇塘。这些池塘里,一年四季都有水,有夏日的雨水,更多的是通过曲曲折折的小渠从村西的小河里流来的。每到夏日,这些池塘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游泳、摸鱼、捉青蛙,整天就是泡在这些池塘中。三个芦苇塘的青蛙多,一只只趴在水边鼓足了气囊咕呱乱叫,徒手是很难捉得到的。也不知是谁的发明,折一根芦苇,将顶端细而柔且韧的尖须,系一个活扣,远远的伸向正在叫着的青蛙的头部,那青蛙见到圈扣,便慢慢地伸出前爪一下一下地挠,当瞅准了蛙的两只前爪都落进扣中的时候,你便猛地一挑,那青蛙便被高高地吊在了空中。捉住青蛙,大家一片欢腾,围着玩过一阵便放跑了,接下来再捉再放。那时,家家的日子过得都很穷,一年到头除了过年和中秋节,是很难吃到肉的,但村里人都不肯轻易杀生,从来没有人把青蛙拿来吃的,这都是老辈人一代代传下来的习惯。
绿树掩映,梨枣飘香。过去,村外一周,一、两百米的地带,是各家各户的树林地,有榆槐之属、杨柳之类,品种繁多,最多的是梨树和枣树,老辈人留下来的,粗可合抱。村庄就隐藏在这厚厚的树林子里,一年四季,只有在冬天,才可以隐隐约约从树缝里透出村里的房屋来。春天来了的时候,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清风一吹,落英缤纷,一片片雪花似的花瓣飘落满地,越积越厚。当树上嫩芽初长,一撮撮青豆大小的小梨刚刚挂上树枝的时候,树下已是一片银白。再过几天,刮过几场春风,下过几场春雨,那花也就悄悄地溶入了泥土之中,这时的树上已是绿叶繁茂,那一棵棵小梨已长得有蚕豆大小了,明媚的阳光照射下青脆欲滴。随着天气渐暖,枣花也开始绽开了,一串串淡黄色的小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甜绵绵的清香,招惹得蜜蜂在花间嗡嗡的飞来飞去。这时间,孩子们整天都是在这村外一周的树林里串来串去,捉迷藏、玩游戏,或者跑到也在这树林中坐着聊天的老人们中间,听他们说些大人的事,有时也缠着他们讲故事,狐精树怪、牛鬼蛇神、因果报应之类的故事,多是这个时候听来的。好多深刻的寓意、质朴的道理不经意间在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有的让人受益终生,有的无意中保护了环境。秋天到来的时候,果子挂满了枝头。梨子熟了,枣子红了,外村人来了可以随便摘来吃。村里的梨是一种稀有的品种,当地叫“面梨”。果子不大,和一般的杏差不多,皮是褐色的,在树上时又酸又涩,摘下树,放上半个多月之后,那梨,软、面、香、甜,便非常好吃了。这么多年来,在其他地方还没有见到过这个品种。每当收获的时候,大人们在树上摘,小孩子们就欢快地在地下捡,有时树上冷不丁掉下来一个熟透的果子砸到头上,马上起个包,捂着头跑到一旁掉眼泪。多少年来,村里乡风淳朴,人们勤劳善良、心境恬淡而安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纯又简单,这和谐的环境,养成了村里人好让不争,随遇而安,淡泊宁静的心态。主要姓氏有冯、宋、刘、王。村子里祖祖辈辈都以农耕为业,近些年来开始发展大棚经济,盛产西瓜、各类蔬菜。
简介不准确?点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