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区

傍霞村

用户

屯溪区黎阳镇傍霞村

简介:
“傍霞瑶”是当地群众对屯溪区黎阳镇傍霞行政村的俗称。该村位于屯溪区西南边缘,距中心城区约六公里,西临率水,东依鬲山,发源于皖浙边界浯田岭北麓的兰水,逶迤向北,流经休宁县的商山村以后,在此汇入率水。这是一片美丽而古老的土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粮茶繁茂。相传早在唐末宋初就有先民在此居住。因村子临水而居,故最早的地名叫“富溪”。后来有各个种姓不断迁入,村子逐渐扩大,并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居住点:程姓和陈姓居住在东边,因靠近鬲山,此处就叫“鬲山田”;汪姓居住在南边,紧临兰水,并建有“汪衍庆堂”,人们就习惯称其地为“衍上”;孙、章等姓居住在北边一高墩处,周围木竹成荫,人们就称此处为“树仑”(1);临近率水的西边,起初是毕姓、李姓居住,至明代,有浙江马金姚氏商人迁入,并在溪塝下建屋居住,逐渐成为当地名门富户,人们就称此地为“塝下姚”。后来姚氏家族不断扩大、居住人家不断增多,形成附近居住点的中心,“塝下姚”便成为整个村落的总称,取代原来叫“富溪”的村名。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地方言以音易字,将“塝下姚”逐改称为“傍霞瑶”(2),估计这一村名沿袭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笔者认为“塝下姚”演变为“傍霞瑶”,非常贴切。因该村位于屯溪西边,是傍晚彩霞经常辉映的地方,“瑶”则美玉,喻美好之意,称“傍霞瑶”是非常贴切和美好的。
“傍霞瑶”村子规模不大,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大户人家,如程、陈、姚、汪、毕等姓氏,都曾在此建有颇为壮观的民居、祠堂及其他建筑。如程氏怀德堂、汪氏衍庆堂、毕家花厅、陈家祠堂和姚家祠堂等相传均相当气派,都是传统的徽派古建筑。清末民初以后多数相继破败,现已不复存在。但据笔者所见,解放至‘文革’前后,此村尚有几处较有价值的古遗存。
一为“姚氏宗祠”。这是一座较大的徽派古宗祠,系明代姚氏迁入以后所建,位于“傍霞瑶”与“鬲山田”之间。曾被屯溪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原址是“毕家花厅”,后售与姚家改建祠堂,毕家则东迁新江村,故后人有称“姚家祠堂毕家厅”,村里人俗称“介福祠”。解放初期为傍霞小学所在地。此祠建筑宏大,占地600多平方米,三进两天井,五开间,圆粗柱,冬瓜梁,飞檐斗拱,前厅天井中还栽有两株柏树,当时已长至二十余米高,围径约两三米粗。该祠堂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因破旧成危房被拆除。傍霞小学则另在祠堂西边新建。祠堂内的古柏同时被砍伐。
傍霞瑶另有一处古遗存为陈禧墓(3)。位于兰水与率水的汇合处。陈禧是唐末五代,徽州北方移民陈氏的始迁祖;也是颖川郡王第二十九世孙,陈朝后主陈叔宝第九世孙。唐广明年间(公元880年)为避黄巢战乱,由河南辗转浙江桐庐,沿新安江逆流而上,至休宁县城西30里率水边一个叫“藤溪”的地方安居下来,后子孙繁衍,家族扩大,村子逐改称为今日的陈村。其后代至元末出了一位著名的理学家陈栎,是休宁县“宋元明三朝理学九贤”之一(亦是明初学者朱升的先生,朱升也是九贤之一)(4)。陈禧逝后,后人为其寻找墓地,从陈村沿率水而下,过月潭,经龙湾,见地势逐渐开阔,至傍霞村西,兰水与率水交汇处,两岸多低山丘陵,颇具平阜之河象,是一风水绝佳之处,即选葬在此。陈禧墓“文革”前后遭受破坏,现遗址尚存,其坟茔、墓碑,村里老人都有印象。陈禧后人尊称陈禧为迁徽始祖,同时奉其为族神和所在村落的地域神,即“鬲山府君”。并建造“府君殿”,千百年来受其子孙后代及当地村民供奉祭祀。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笔者曾见到其祭祀活动,‘府君殿’内菩萨开光,殿前放焰火,村内搭台唱戏,人们烧香祭拜,热闹非凡。
“ 鬲山府君殿”位于鬲山田以东,鬲山以西数百米处。其殿宇“文革”期间仍存在。殿宇规模不大,仅两进三开间,但殿内菩萨众多,有观音、灵官、五猖等神像,府君神像是何形像笔者已无记忆,可能历经千百年的时代变迁,已经人易物移了。现在“府君殿”旧址已建民房,但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一讲到“府君殿”都印像颇深。
鬲山是“傍霞瑶”附近一处园林名胜,也是屯溪近郊的一座名山,曾有‘佛海三千丈,禅门第一家’之称。该寺距傍霞瑶以东一里之遥。主峰海拔276.8米,峰峦独耸,西北两面为紧依率水的田畈,东南两面为数十米高的低矮丘陵。山上苍松翠柏,林荫深邃,如一道屏风屹立在傍霞村和新江村东南,故又称屏山。“鬲山府君殿”最早是否在此建过,因年代久远,无史料记载,不得而知。但有史料记载的是明万历乙未年(公元1595年)佛教开始在此建寺,(一说鬲山古庙始建于唐),至清嘉庆戊寅年(公元1818年)还进行过大修(5)。主要建筑有“一天门”、“地母庙”、“观音大殿”、“东岳庙”等,正殿为观音大殿,三层,气势宏大。清末以后,庙内住持几易,香火旺盛。1938年以后,黟县居士汪松林在此守庙,并建“信芳会”,信徒颇众。每年农历三、六、九月十九日聚会一次,朝拜观音。抗战以后,殿宇、佛像、道路还曾进行过修整,并广植花木,供人游览。观音大殿旁有一石凼,沿阶下行二十余级,有一泓冷泉,清澈见底,常年恒温摄氏五度左右,不枯不盈,每当盛暑,来此避暑者,络绎不绝。抗战期间,江苏高邮人,著名书画家、金石家李大千(曾师从吕凤子、吴昌硕,后应徐悲鸿之邀去北京艺专任教)携同妻儿,随南京临中、安徽中学内迁屯溪。曾栖身于鬲山观音殿内,并在此创办了“安徽省立民众教育馆——鬲山阅报社”,在二天门灵官殿内设立了“私立大千艺术馆”及举办金石书画展。阅报社可阅览报刊、书画、图书。每当春秋佳日,游人到此阅览者,几乎座无虚席。《6》
鬲山古寺在“文革”时期已被破坏殆尽。幸于1982年被屯溪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山林植被保护完好。除残墙断垣外,青山依旧青翠,林木更加繁茂,冷泉仍然是清澈见底,石凼上方岩壁上篆刻的狂草“鳌头独照”四个大字,仍然依稀可辨。环境还是那么古朴、幽静、自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后新辟的“鬲山毛峰”茶园和葱茏深邃的松树林更给这座千年古山增添了盎然生机。仿佛正在呼唤着当今有识之士前来重新创建开发。 简介不准确?点击补充

微信加入傍霞村


更多傍霞村信息 扫码关注

本月标语

傍霞村图片

如何找到傍霞村?

1、搜“亿个村”。
2、依次点击: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傍霞村。

傍霞村网站使用说明

1、“写简介”可以修改简介;“发图”可以发布与本地相关的图片;“留言”可以给本地留言;“发消息”可发布与本地相关的消息。
2、为了提高寻亲成功率,寻亲最好先关注公众号后点进村,发布一张手持带有寻亲信息(先将信息用粗笔写到纸上)的图片
注意事项:发布内容请不要重复发送;涉及个人隐私请用李某张某等代替,请勿侮辱他人;寻人问事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联系。

相关链接